近日,中共吉林省委、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發(fā)《關于表彰第十五屆吉林省社會科學優(yōu)秀成果獎獲獎成果的決定》,延邊州社會科學界傳來捷報——在本屆評審中獲16項大獎,其中一等獎3項、二等獎5項、三等獎8項,獲獎層次與數量雙雙刷新歷史紀錄,彰顯了延邊州社科研究的強勁實力與鮮明特色。
作為推動區(qū)域社科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核心力量,延邊州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始終將吉林省社會科學優(yōu)秀成果獎申報工作置于重要位置。自啟動申報以來,聯合會堅持“早謀劃、早部署、精篩選、強打磨”的工作思路,通過廣泛動員高校、科研院所及相關單位,組織專家開展申報指導、成果審核、質量把關等系列舉措,精準挖掘兼具學術價值與實踐意義的優(yōu)質成果,有效提升了申報作品的整體競爭力,為延邊州社科事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注入了強勁動能。
本次獲獎成果涵蓋論文、著作、研究報告三大類別,內容聚焦馬克思主義理論、民族共同體建設、邊疆治理、區(qū)域經濟發(fā)展、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等多個重點領域,充分體現了延邊州社科工作者立足邊疆實際、深耕特色領域的研究堅守。
論文類一等獎中,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樸銀姬的《“融合”與“背向”之間: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日本化之路》,以跨文化視角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國際維度;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李梅花、殷方舟的《村里的“陌生人”:吉林邊境村落外來漢族農民的民族志研究》,通過田野調查呈現了邊境民族地區(qū)的社會融合圖景,具有重要的現實參考價值。
著作類一等獎由延邊大學藝術學院崔玉花、徐大成編纂的《鄭律成選集》斬獲,該著作系統(tǒng)梳理了人民音樂家鄭律成的經典作品,為傳承紅色文化、弘揚民族精神提供了寶貴的文獻支撐。
研究報告類獲獎成果中,延邊州政協(xié)的《讓邊疆民族地區(qū)文物“活起來”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生動的歷史支撐》、中共延邊州委黨校李明哲等人的《加強吉林省邊境村治理的思考與建議》,立足延邊邊疆民族地區(qū)的特殊定位,提出了兼具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的實踐路徑,為地方治理與發(fā)展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。
此次獲獎不僅是對延邊州社科研究成果的認可,更是對全州社科工作者的鼓舞。延邊州社科界將以此次獲獎為契機,持續(xù)聚焦國家戰(zhàn)略與地方需求,深耕邊疆民族地區(qū)特色研究領域,推出更多有深度、有溫度、有分量的社科成果,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、推動延邊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。(完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