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耘遠農場示范田玉米。曹旭帆攝
中新網吉林四平10月15日電 (曹旭帆)近日,“再生農業(yè),生生不息——梨樹耘遠農場主題研討會暨豐收測產活動”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舉行。該活動由拜耳發(fā)起,聯合中國農業(yè)大學梨樹實驗站、吉林師范大學、東亞種業(yè)、本地農機合作社等多方參與。
現場實測顯示:示范田玉米折合標準含水率14%后,畝產達1120.2公斤,較當地農戶往年平均畝產增收超200公斤,直觀驗證了黑土區(qū)“生態(tài)保護”與“糧食增產”并行的可行性。
示范田以“梨樹模式”為核心,形成清晰實踐路徑:免耕播種減少土壤翻動、秸稈全覆蓋抵御風蝕水蝕、寬窄行輪作休耕養(yǎng)地;同時搭配耐草甘膦、抗蟲雙特性玉米品種,采用“一季一藥”精準除草方案,既減少農藥投入,又避免雜草與作物爭肥。
中國農業(yè)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、中國農業(yè)大學吉林梨樹實驗站站長李保國在接受采訪時指出:“再生農業(yè)不是單純守著土壤不開發(fā),而是要在尊重自然規(guī)律的基礎上,用先進種子、植保技術提效率,這離不開政府引導、企業(yè)搭臺、科研機構出力,最終得讓農戶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。”
作為一線實踐者,梨樹縣梨樹鎮(zhèn)宏旺農機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王雨分享實踐感受:“以前總擔心護土會減產,現在通過合作,土壤越種越肥,玉米品質和產量也上去了,周邊農戶都來打聽學習!蹦壳埃撃J健白o土與增產并重”的思路,為農業(yè)從“追求數量”向“提質增效”轉型提供了實踐樣本。(完)

